自建國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次是建國到改革開放以前,這是計劃經濟時代,市場是有序的但商品種類簡單,經濟增長的空間有限;第二次是改革開放到21世紀,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信奉的原則是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個時候,經濟高速度增長,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市場是無序的;第三次是從21世紀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經濟將從傳統的市場經濟走向數字新經濟,新經濟將使社會生產力大躍升,經濟有序并且高質量發展,中國將邁上經濟強國的新臺階。
二、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積極布局數字經濟
自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以來,“數字經濟”至今已累計4次被直接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壯大數字經濟;2020年提出全面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2021年,則“數字經濟”和“數字中國”同時出現,并且增加了“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數字生態”等內容??梢钥吹?,數字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的角色正不斷演進。此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十四五規劃綱要》將數字經濟部分單獨列為一篇,規劃綱要圈定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重點產業,并明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這意味著中國將把數字經濟的轉型升級作為未來10年關鍵的機會窗口,數字經濟將成為整個中國經濟轉型的核心部件。在此背景下,近期地方版的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密集出爐,明確未來五年數字經濟增長目標和發展路徑。
北京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地區生產總值的50%左右,進入國際先進數字經濟城市行列。浙江計劃到2025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0%左右,高水平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湖南則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1%,建設全國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區、產業聚集區和應用先導區。廣東建成“ 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先導區”,力爭2022年數字經濟規模達7萬億元,占GDP比重接近55%,并為此將具體實施包括數字灣區建設在內的七大重點工程。山東到2022年,數字經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深度顯著增強,重要領域數字化轉型率先完成,數字經濟規模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重慶力爭到 2022年,數字經濟總量達到萬億級規模,占GDP比重達到 40%以上,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 60%以上。
三、物聯網是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手段
數字經濟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層次;從狹義上來說,主要是指信息化的裝備與產品的制造,比如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這是數字經濟的基礎部分,但這只不過是數字經濟的“小頭”,而“大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廣義的數字經濟是指利用數字化的工具形成的一種高效的經濟形態,譬如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社務,又譬如說實行了數字化轉型和改造的各種實體經濟:智能制造、現代物流、遠程教育、智慧醫療等等。
發展數字經濟有兩大關鍵要素:一是建立整體經濟的數字模型;二是數字孿生;在這里,我想重點跟大家聊一下第一個內容:如何建立整體經濟的數字模型。實際上,經濟數字模型的基礎是物聯網。為什么這樣說?因為,經濟行為的主體對象是物品,物品與物品之間又是相互關聯的,這種關聯當中是存在著一定規律的。而物聯網實際上是利用信息技術實時采集數據信息、描述、跟蹤物品變化規律的手段,因此物聯網、數字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信息技術大有用武之地,典型的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
四、數字經濟的實質是對舊的經濟秩序的重塑
發展數字經濟實際上是對現有經濟秩序的重塑過程。過去市場經濟無序的自由競爭導致市場的空間環境持續惡化,政府盡管也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但影響是不均衡的,而且行業企業各自為戰, 域內對抗;域外不同心。而數字經濟時代則是經濟利益鏈條的重組,將充分釋放數據的價值與威力,對于政府來說,規劃目標、制定政策有了依據、項目可針對性實施、效果反饋及時;各行業、企業生存環境改善、質量科技良性競爭、后勁足 ;對于消費者來說,各種產品實價、可比、去除中間環節,利益得到保障,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可以說,數字經濟時代是個大變局的時代,考驗著我們每個人的智慧。數字經濟轉型風口在即,對于企業來說如何抓住時代的機遇?我認為,首先必須要夯實數據信息的基礎,即要統一信息數據的規則,開放公共代碼;二是要找準自身的行業定位,鎖定產業鏈、產品鏈、消費鏈環節,將自身的優勢不斷擴大,此外,積極融入到產業發展的生態當中,去彌補自身的短板。
五、物聯網行業組織必須要勇擔重任
數字經濟與產業深度融合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各地已經紛紛行動。對于數字經濟的發展來說,政府政策的扶持是十分關鍵的,未來隨著政府扶持力度的加深,數字經濟發展將在全國各地全面開花。數字經濟是未來10-20年最大的風口,但它是一項耐力賽, 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每一個場景下的數字化改造,都將牽扯出產業鏈上下游、廠內廠外一系列復雜問題。尤其是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往往需要整合全產業鏈的上中下游資源,拓展多方在產品、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并在完善的數字化生態下,才能不斷地謀求創新和發展。每一個產業數字化轉型都是對產業生態和場景的打破重構,這絕不是獨立的大企業、或者是中小企業能獨立完成的,想要突破“最后一公里”,需要有一個角色進行牽頭,集合“生態圈”之力進行產業賦能,從而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而這個角色政府干不了,企業更干不了,那么由誰來干?只能由第三方公益服務平臺—行業協會,因為它兼具公信力、公正力,更了解企業、政府的需求與產業的發展規律。因此,我認為它才是數字經濟建設的主導者,行業協會要主導承擔起這一使命。對此,作為物聯網產業公益組織的北物聯已經做好了準備。北物聯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做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賦能者,重點聚焦智慧農業、智慧體育、智能制造、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能源等多個社會生活熱門領域,打造各個細分領域的以需求為導向的AIOT產業服務平臺,目前智慧農業、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平臺已經陸續落地。各個平臺當中的物聯網企業均為行業的代表性企業,企業服務意識強,能夠積極的承擔起行業規范與責任,在平臺的支持下超前布局數字經濟相關領域的產業合作,成為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這種物聯網產業服務平臺的模式設計是與數字經濟發展相吻合的,符合經濟發展的未來要求,這種服務模式已經得到了北京市科協及多個地方政府的關注。當然,各個領域的物聯網產業服務平臺的設計離不開政府部門、傳統的行業商協會、物聯網企業、傳統企業等各個角色的參與,只有各個角色充分參與到其中,才能實現各種創新要素的流動,構建完整的體系化工具,形成政府、平臺、產業、企業、消費者相互支撐,共享共贏的經濟發展格局,全面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